公眾號增加文章翻頁功能,孤島越來越開放。
諳年的微信公眾號后臺出現了新的紅點,心下猜想應該是出了新功能,點開一看,果然如此。話題標簽(原專輯)新增“文末連續閱讀”功能。換成大家熟知的“文章翻頁”,就好理解了。
從2012年上線到現在8年多的時間,微信公眾號經歷過多次的改版。實際上翻頁功能是論壇、博客時代非常普通的一種功能。而公眾號卻在八年后上線。不得不說,除了“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外,再牛的產品,也要跟隨時代的發展而變化。否則,有可能就是故步自封甚至會被淘汰。
很顯然,微信是一款偉大的產品。而微信公眾號,是依托于微信衍生出來的一款重量級產品。微信公眾號不僅豐富了騰訊帝國的版圖,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生態,實現了許多自媒體人的財富自由。最重要的是,“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這句slogan絕不是一句空談。
張小龍從一開始到現在,都不吝于表現自己在這方面的決心。從公眾號官方給與號主的權限可以看出,每一個公眾號都是公眾號所有者的王國。比如你的評論的審核權在號主手里,評論能否展現由公眾號號主一言決之。這在目前所有的自媒體平臺以及網站,幾乎是絕無僅有的,已經類似于個人建立的博客站點了。即便到現在,絕大部分平臺的評論審核權,都是在平臺手里,有些平臺給與號主刪除評論的權力,更多的則只能回復,連刪除都做不到。
最初的微信公眾號在諳年看來,類似于農民家里的自留魚塘,雖然所有權是國家的,然而使用權完完本本屬于農民,只要你不在魚塘里亂來即可。每一塊魚塘都被國家提供的圍欄圍得嚴嚴實實,像一塊塊孤島。訪客通過僅有的小路來訪,毫無效率可言。
而現在,孤島在逐步地拆除籬笆,興建更多的對外通道,與外界有了更多的交流溝通機會。
這并不一定只有好處。從營銷行業來說,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精準流量和泛流量的價值完全沒法相提并論。開放了更多的入口,確實能帶來更多的流量。然而,精準流量被稀釋帶來的總體流量的上揚是否能夠增加實際的商業價值,本身卻有待商榷。
但是,微信公眾號有一定要改變的理由。
流量稀釋有可能會導致一些自留魚塘的生產價值降低,也好過被競爭對手慢慢蠶食最后沒法養魚,雖然這種情況應該不會發生,畢竟微信的體量在那。
張小龍的情懷是微信是一款通訊工具,他其實一直在堅持。如果沒有這份堅持,微信公眾號就不是現在這樣子,大家可以參考其他自媒體平臺的算法對比。
然而情懷的成本往往很高昂,在不斷創造新高度的KPI指標里,在一份份數據漂亮的財務報表要求下,情懷也需要折中為商業服務。
在每一天都有變化的互聯網時代,駐足不前的結果不僅僅是挨打那么簡單,也許一個猶豫觀望,連挨打的資格都失去了。比如雅虎,比如諾基亞,雖然它們還在賺錢。
所以,要緊緊擁抱時代啊。
產品一直在迭代更新,我們更需要。
評論